贈閭丘處士譯文及注釋
譯文
賢人你在沙塘陂,有先世遺傳的產業。
竹影掃蕩著秋天如水的月光,荷葉已凋零落滿古池。
閑暇時高臥遙帷,打開書帙讀讀山海經,神馳四海。
喜歡這種田家之樂,所以耽誤了去山林隱居的約定。
在田野小酌賞花勸芳酒,折些園里的蔬菜與露葵一起烹食。
如果再栽些桃李樹,再為我蓋幾間茅屋就最好不過。
注釋
閭丘處士:李白友人,復姓閭丘,名不詳,曾為宿松縣令。
沙塘陂(bēi):地名。陂:水邊。
散帙(zhì):打開書卷。
露葵:莼菜。
茅茨:茅草蓋的屋頂。此指茅屋。
參考資料:
1、作品注釋內容由朝陽山人提供
贈閭丘處士鑒賞
此詩當作于李白公元757年(唐肅宗至德二載)出尋陽(即潯陽)獄之后,流放夜郎之前。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安祿山在范陽舉兵叛亂,李白自汴州梁園(今河南開封)南奔,寓居于尋陽。相傳此時李白曾游宿松,居于南臺山的南臺寺,縣令閭丘為之筑“讀書臺”和“對酌亭”,讓詩人在此嘯傲風月,飽吟山水,以滿足他“浪跡天涯仍讀書”的嗜好。閭丘也常來與李白彈琴賦詩,對酒放歌。公元757年(至德二載)九月,李白出尋陽獄后,病臥宿松,在宿松避難、養病,相傳依然寓居于南臺寺。當時,閭丘已致仕,隱居于宿松東郊沙塘陂,時來陪伴李白?!督贤ㄖ尽份d:“宿松城外沙塘陂,閭丘處士筑有別墅。李白前往作客,見環境清幽,有田園樂趣。作《贈閭丘處士》”。
這首詩,描繪出一幅充滿農家樂的美麗畫卷,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自由的渴望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好景不長,公元757年(至德二載)十二月,李白終被判罪長流,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縣)。據傳,李白離開宿松時,閭丘處士送行至南臺山下,在一小嶺為李白餞別,后人名為“餞客嶺”。
李白簡介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 李白的詩(963篇) 〕猜你喜歡
滿庭芳 寄友人 永樂大典一萬四千三百八十一
柳引青煙,花傾紅雨,老來怕見清明。欲行還住,天氣弄陰晴。是處吹簫巷陌,衫襟漬、春酒如餳。溪橋畔,涓涓流水,雞犬靜柴荊。高城。天共遠,山遮望斷,草喚愁生。等五湖煙景,今有誰爭。凄斷湘靈鼓瑟,寫不盡、楚客多情。空惆悵,春閨夢短,斜月曉聞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