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全祖望的詩 >
再送臨川先生于揚關神氣困悴益甚然臨別猶推蓬窗呼予者三良可倀也
再送臨川先生于揚關神氣困悴益甚然臨別猶推蓬窗呼予者三良可倀也
再送臨川先生于揚關神氣困悴益甚然臨別猶推蓬窗呼予者三良可倀也。唐代。全祖望。 天氣是為魂,地氣是為魄。斯人所濩持,仗此雙丸力。石亦有時剝,金亦有時消。何況七尺身,百憂所感撓。所貴學道人,神明長舂融。諸艱不能折,垂老或愈充。堂堂人中虎,夢周志未衰。顛毛雖種種,猶思奮驚雷。誰知驥且老,漸看魚已赪。乃緣小違沴,遂致大摧零。北闕何迢迢,西風正發發。登車三回首,屏營不可別。永懷姑射神,尸居養天和。尊生良有術,身孰與世多。
[唐代]:全祖望
天氣是為魂,地氣是為魄。斯人所濩持,仗此雙丸力。
石亦有時剝,金亦有時消。何況七尺身,百憂所感撓。
所貴學道人,神明長舂融。諸艱不能折,垂老或愈充。
堂堂人中虎,夢周志未衰。顛毛雖種種,猶思奮驚雷。
誰知驥且老,漸看魚已赪。乃緣小違沴,遂致大摧零。
北闕何迢迢,西風正發發。登車三回首,屏營不可別。
永懷姑射神,尸居養天和。尊生良有術,身孰與世多。
天氣是為魂,地氣是為魄。斯人所濩持,仗此雙丸力。
石亦有時剝,金亦有時消。何況七尺身,百憂所感撓。
所貴學道人,神明長舂融。諸艱不能折,垂老或愈充。
堂堂人中虎,夢周志未衰。顛毛雖種種,猶思奮驚雷。
誰知驥且老,漸看魚已赪。乃緣小違沴,遂緻大摧零。
北闕何迢迢,西風正發發。登車三回首,屏營不可別。
永懷姑射神,屍居養天和。尊生良有術,身孰與世多。
唐代·全祖望的簡介
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浙東學派重要代表,字紹衣,號謝山,學者稱謝山先生,浙江鄞縣(今鄞州區洞橋鎮沙港村)人。曾主講于浙江蕺山書院,廣東端溪書院。上承清初黃宗羲經世致用之學,博通經史,在學術上推崇黃宗羲、萬斯同,于南明史實廣為搜羅纂述,貢獻甚大,其著作極為豐富,達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數學術著作用力極深。其主要著作有:《鮚埼亭集》、《困學紀聞三箋》、《七校水經注》、《續甬上耆舊詩》、《經史問答》、《讀易別錄》、《漢書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
? 全祖望的詩(647篇) 〕
宋代:
張靖
玉勒嘶風出錦城,山光野色助離情。行行莫倦神華遠,芳草連云伴去程。
玉勒嘶風出錦城,山光野色助離情。行行莫倦神華遠,芳草連雲伴去程。
宋代:
李彭
平生癡絕百無憂,黨友相嘲顧虎頭。癡黠胸中各相半,要之與我不同流。
平生癡絕百無憂,黨友相嘲顧虎頭。癡黠胸中各相半,要之與我不同流。
宋代:
耶律鑄
借問盧溝橋下水,甚時離了濕頭山。自從流入桑乾后,幾度窮兵戰不還。
借問盧溝橋下水,甚時離了濕頭山。自從流入桑乾後,幾度窮兵戰不還。
元代:
張昱
漢詩十九首,不復辨名氏。蘇李及枚乘,伯仲之間耳。
當時尚詞賦,六義誰作意?雖非大雅言,頗有風人致。
漢詩十九首,不複辨名氏。蘇李及枚乘,伯仲之間耳。
當時尚詞賦,六義誰作意?雖非大雅言,頗有風人緻。
:
卓肇昌
海門清泬寥,輕棹欲杭之。月映鰲頭落,流分燕尾支。
回帆撾聽鼓,潛壑客探驪。宵靜波心迥,舟搖嶂勢馳。
海門清泬寥,輕棹欲杭之。月映鰲頭落,流分燕尾支。
回帆撾聽鼓,潛壑客探驪。宵靜波心迥,舟搖嶂勢馳。
明代:
鄭真
水郭人家處處幽,太平久已息邊籌。箜篌曲奏虹橋月,刁斗聲傳雉堞秋。
展席恍驚珠露滴,據床遙指玉繩流。封書欲寄南飛雁,翠竹窗西人正愁。
水郭人家處處幽,太平久已息邊籌。箜篌曲奏虹橋月,刁鬥聲傳雉堞秋。
展席恍驚珠露滴,據床遙指玉繩流。封書欲寄南飛雁,翠竹窗西人正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