鋌而走險
鋌而走險 (鋌而走險 ) 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tǐng ér zǒu xiǎn,鋌而走險是褒義詞。。。。

拼音讀音
拼音tǐng ér zǒu xiǎn
怎么讀
注音ㄊ一ㄥˇ ㄦˊ ㄗㄡˇ ㄒ一ㄢˇˊ
繁體鋌而走險
出處《左傳 文公十七年》:“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例子碰了荒年,也少不了這班人,不然,鬧出那鋌而走險的,更是不得了了。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五回
正音“而”,不能讀作“ěr”。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褒義。
辨形“鋌”,不能寫作“挺”。
辨析鋌而走險與“逼上梁山”區別在于:鋌而走險偏重于“走險”;指冒險行為;行為可以是好的;也可是壞的;“逼上梁山”偏重于“逼”;指被迫反抗采取的一種正義的行為。
歇后語大肚子踩鋼絲;鼻梁骨上推車子
謎語孕婦過獨木橋
近義詞見義勇為、孤注一擲
反義詞畏縮不前
英語take a risk
俄語лезть на рожон(рисковáть)
日語やむをえず一(いち)か八(ばち)かの行動(こうどう)に出(で)る
法語affronter hardiment le péril(faire face au danger)
※ 成語鋌而走險的拼音、鋌而走險怎么讀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成語大全提供。
在線漢字轉拼音
同病相憐 | 比喻因有同樣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憐:憐惜。 |
過五關,斬六將 | 比喻克服重重困難。 |
褒善貶惡 | 對好人好事加以贊揚;對壞人壞事加以斥責。指分清善惡,提出公正的評價。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 二十四史:清乾隆時刻《史記》等24部史書。比喻情況復雜,頭緒繁多,不知從哪里說起才好。 |
戶限為穿 | 戶限:門檻;為:被。門檻都踩破了。形容進出的人很多。 |
連編累牘 | 牘:古代寫字的木片。形容篇幅過多,文辭長。 |
苦口之藥 | 苦口:口味苦。有療效的藥往往味苦難吃。比喻尖銳的批評,聽起來覺得不舒服,但對改正錯誤很有好處。 |
庖丁解牛 | 庖丁:廚師。廚師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觀規律的人;技術純熟神妙;做事得心應手。 |
飛檐走壁 | 舊小說中形容有武藝的人身體輕捷,能夠跳上房檐,越過墻壁。 |
主明臣直 | 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
國泰民安 | 泰:太平。國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
令人作嘔 | 嘔:想吐;惡心。形容使人厭惡。 |
意興索然 | 索然:全無,空盡。興致全無。形容一點興致也沒有。亦作“興致索然”。 |
皮笑肉不笑 | 極其不自然地裝出一副笑臉。形容虛偽或心懷惡意的樣子。 |
目無全牛 | 比喻技藝熟練到了得心應手的境界。 |
禮壞樂缺 | 禮:社會道德、行為的規范;樂:教化的規范;缺:殘破,廢缺。形容社會綱紀紊亂,動蕩不安。 |
依樣畫葫蘆 | 比喻單純地照樣子模仿;也作“依樣葫蘆”;“比著葫蘆畫瓢”、“照葫蘆畫瓢”。 |
黃鐘毀棄 | 毀:毀壞;棄:拋棄;黃鐘:古樂器;音調最為洪亮。黃鐘被毀壞被拋棄。比喻賢才得不到重用。 |
驕傲自滿 | 自高自大;滿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績。 |
避俗趨新 | 避:舍棄;趨:奔赴,趨向。指舍棄舊俗而追求新潮。 |
為虎作倀 | 被老虎咬死的人變成鬼;又去引誘別人來讓老虎吃;這種鬼叫作“倀”。比喻充當惡人的幫兇。 |
天相吉人 | 相:保佑,幫助;吉人:善人。好人會得到天的幫助。 |
張徨失措 | 見“張皇失措”。 |
揮戈反日 | 揮舞兵器,趕回太陽。比喻排除困難,扭轉危局。 |
慢條斯理 | 形容說話做事動作緩慢;不慌不忙。 |
鳳友鸞交 | ①比喻有情男女結成的夫婦。②比喻男女間情投意合。 |
金蟬脫殼 | 金蟬:金黃色的知了;殼:堅硬的外皮。蟬變為成蟲時脫去原來的外殼。比喻用計脫身;使對方不能及時發覺。 |
古來今往 | 從古代到現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