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聾振聵
發聾振聵 (發聾振聵 ) 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fā lóng zhèn kuì,發聾振聵是中性詞。。。。

拼音讀音
拼音fā lóng zhèn kuì
怎么讀
注音ㄈㄚ ㄌㄨㄥˊ ㄓㄣˋ ㄎㄨㄟˋˊ
繁體發聾振聵
出處清 蕊珠舊史《京塵雜錄 廠年玉筍志》:“如洛鐘之應銅山,蒲牢夜半鳴,足以發聾振聵。”
例子出了匕首、投槍,也還有發聾振聵的木鐸,有悠然發人深思的靜夜鐘聲。(茅盾《聯系實際、學習魯迅》)
正音“聵”,不能讀作“guì”。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比喻喚醒麻木的人。
辨形“振”,不能寫作“震”。
近義詞醍醐灌頂、發聵振聾
英語rouse the deaf and awaken the unhearing
※ 成語發聾振聵的拼音、發聾振聵怎么讀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成語大全提供。
在線漢字轉拼音
物美價廉 | 廉:便宜。東西價錢便宜,質量又好。 |
秋水伊人 | 指思念中的那個人。 |
壓歲錢 | 過陰歷年時長輩給小孩兒的錢。 |
叫化子 | 乞丐。 |
拉大旗作虎皮 | 比喻打著革命的旗號來嚇唬人、蒙騙人。 |
化鴟為鳳 | 比喻能以德化民,變惡為善。鴟,貓頭鷹,古人以為兇鳥。語本《后漢書·循吏傳·仇覽》:“時考城令河內王渙,政尚嚴猛,聞覽以德化人,署為主簿。謂覽曰:‘主簿聞陳元之過,不罪而化之,得少鷹鹯之志邪?’覽曰:‘以為鷹鹯不若鸞鳳。’” |
性急口快 | 性子急,有話就說。 |
火燭銀花 | 猶火樹銀花。形容張燈結彩或大放焰火的燦爛夜景。 |
前腳后腳 | 比喻緊跟著。 |
不能自拔 | 拔:擺脫。不能將自己拔出來。指陷進很深的境地;難以使自己從中解脫出來。 |
生公說法 | 生公:晉末高僧竺道生,世稱生公。竺道生解說佛法,能使頑石點頭。比喻精通者親自來講解,必能透徹說理而使人感化。 |
斗水活鱗 | 語本《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鱗”比喻得到微薄的資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
恐后爭先 |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進。 |
龍馭上賓 | 亦作“龍御上賓”。《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后因用“龍馭上賓”為皇帝之死的諱飾語。意為乘龍升天,為天帝之賓。 |
粉墨登場 | 粉墨:搽臉和畫眉的化妝品。指化裝后登臺演戲。比喻喬裝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臺。也比喻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戲一樣活動。 |
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結束。逼得毫無辦法;不得不如此。 |
二三其意 |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專一,反復無常。 |
取之不盡 | 拿不盡。形容極其豐富。 |
樂以忘憂 | 由于快樂而忘記了憂愁。 |
洗耳恭聽 |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視聽對方說話;恭:恭敬地。洗干凈耳朵恭恭敬敬聽別人講話。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指專心地聽。 |
前赴后繼 | 赴:奔赴。前面的沖上去了;后面的緊跟上來。形容不斷投入戰斗;奮勇沖殺向前。 |
移日卜夜 | 指晝夜相繼。 |
薪盡火滅 | 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滅了。比喻死亡。 |
過甚其詞 | 話說得太過分;與實際不相符。 |
走過場 | 形容辦事只在形式上過一下,卻不實干。 |
罵罵咧咧 | 指在說話中夾雜著罵人的話 |
扯旗放炮 | 比喻公開張揚。 |
服氣吞露 | 服氣:導引之術,即氣功。指修煉道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