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人多忘事的成語故事

拼音guì rén duō wàng shì
基本解釋官位高的人善于忘記。原指地位高的人對人傲慢;不念舊交。后用以嘲諷人健忘。
出處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二》:“倘也貴人多忘,國士難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與君并肩內(nèi)閣,側(cè)眼相視,公始悔而謝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
貴人多忘事的典故
唐朝時王泠然雖然中進士但沒有授官職,他日夜思索如何躋身于官場,想起自己曾與御史大夫高昌宇有過交往,只是當(dāng)官后把他給忘了,于是提筆給他寫信,信中用威脅的口吻說如果因做官成貴人而把朋友忘記,將來朋友做官也會以牙還牙的。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貴人多忘事)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逍遙法外 | 南朝 梁 蕭統(tǒng)《梁昭明集 林鐘六月》:“敬想足下,藏形月府,遁跡冰床,披莊子之七篇,逍遙物外;玩老聃之兩卷,恍惚懷中。” |
經(jīng)幫緯國 | 唐·李世民《授長孫無忌司徒詔》:“是以經(jīng)邦緯國必俟曹之勛,燮理陰陽允歸鍾華之望。” |
床上安床 | 南朝 陳 姚最《續(xù)畫品 毛棱》:“善于布置,略不煩草。若比方諸父,則床上安床。” |
是非口舌 |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若是為田地上壞了手足親情,到不如窮漢赤光光沒得承受,反為干凈,省了許多是非口舌。” |
前因后果 | 梁 蕭子顯《南齊書 高逸傳論》:“史臣曰:‘今樹以前因,報以后果,業(yè)行交酬,連瑣相襲。’” |
付之一炬 | 唐 杜牧《阿房宮賦》:“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
日日夜夜 | 洪深《青龍?zhí)丁返诙唬骸斑@里,劉秀三日日夜夜的車水,車的暈倒在水車上。” |
揮霍無度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102回:“因為兒子豹英一向揮霍無度,不敢交與他。” |
氣充志驕 | 西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xùn)》:“遂合諸侯于嘉陵,氣充志驕,淫侈無度。” |
不三不四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五卷:“可見元宵之夜,趁著喧鬧叢中干那不三不四勾當(dāng)?shù)模灰欢恪!?/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