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水不收的成語故事

拼音fǎn shuǐ bù shōu
基本解釋水已潑出去,不能再收回。比喻不可挽回。
出處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光武帝紀(jì)上》:“雖仲尼為相,孫子為將,猶恐無能為益。反水不收,后悔無及。”
反水不收的典故
商朝時期,姜尚(姜太公)才學(xué)過人,精通兵法,但因家貧,他的妻子馬氏見他年老沒出息就離開他,他只好到渭水邊搭茅屋釣魚為生,周文王拜他為國師,姜太公助周文王滅了商朝,他的妻子要求復(fù)合,他取一盆水潑地如能收回就復(fù)合。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反水不收)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催人淚下 | 凌力《少年天子》第八章:“實在是萬歲爺?shù)募牢拇呷藴I下,奴才們實在忍不住了……” |
鬼怕惡人 | 舊題宋·蘇軾《艾子雜說》:“王曰‘前人已不住矣,又安敢禍之?’艾子曰:‘真是鬼怕惡人也。’” |
一夕一朝 | 《朱子語類》卷十三:“所以圣人垂戎謂:臣弒父,非一夕一朝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
人面獸心 | 東漢 班固《漢書 匈奴傳贊》:“夷狄之人貪而好利,披發(fā)左衽,人面獸心。” |
翩翩起舞 | 唐 李白《高句驪》:“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 |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春秋·齊·管仲《管子·版法解》:“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大惑不解 | 莊周《莊子 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
銷聲匿跡 | 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1卷:“然畏穎川知之,遂旅游資中郡,銷聲斂跡,惟恐人知。” |
口快心直 | 清 曹雪芹《紅樓夢》:“云姑娘,你如今長大了,越發(fā)心直嘴快了。” |
平淡無奇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聽起安老爺這幾句話,說得也平淡無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