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簪之臣的成語故事

拼音qiè zān zhī chén
基本解釋簪:簪子。比喻擁有一種微末技能可以排除危難的人。
出處漢·王充《論衡·逢遇》:“亦有以遇者,竊簪之臣,雞鳴之客是也。”
竊簪之臣的典故
春秋時期,一次齊國軍隊進攻楚國,楚國有位善于偷盜的人,他連續偷走了齊軍將領的枕頭、發簪之類的東西。楚軍將領派人一一送還齊軍,齊軍將領非常吃驚,害怕那偷盜的人暗中殺了自己,就帶領軍隊撤退。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竊簪之臣)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身無分文 | 司馬文森《風雨桐江》第一章:“他現在是身無分文,靠那好心腸的女店主借錢度日。” |
旦夕之間 | 漢·無名氏《焦仲卿妻》:“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 |
舉世混濁 | 戰國楚·屈原《離騷》:“世混濁而不分兮。” |
八荒之外 |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仲尼》:“雖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來干我者,我必知之。” |
秣馬厲兵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六年》:“搜乘補卒,秣馬利兵,修陳固列。” |
風流才子 | 唐 元稹《鶯鶯傳》:“清潤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風流才子多春思,腸斷蕭娘一紙書。” |
肝膽欲碎 | |
簡明扼要 | 毛澤東《黨委會的工作方法》:“講話、演說、寫文章和寫決議案,都應當簡明扼要。” |
頓挫抑揚 | 宋 魏慶之《詩人玉屑 靖節 休齋論〈歸去來辭〉》:“陶淵明罷彭澤令,賦《歸去來》,而自命曰辭。迨今人歌之,頓挫抑揚,自協聲律,蓋其詞高甚。” |
玉卮無當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右上》:“今有白玉之卮而無當,有瓦卮而有當,君渴將何以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