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簞漿壺的成語故事

拼音shí dān jiāng hú
基本解釋為歡迎所擁護的軍隊,用簞盛飯,用壺盛水,進行犒勞。語本《孟子 梁惠王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出處語出《孟子·梁惠王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食簞漿壺的典故
戰國時期燕國相國子之暴政,大將子被、太子平率兵討伐,國內大亂。齊宣王趁機出兵攻打燕國并控制大部分領土,燕國老百姓用簞送吃的,用壺裝喝的歡迎齊軍,齊宣王想侵吞了燕國咨詢孟子,孟子說:“你會讓他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食簞漿壺)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戒驕戒躁 |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戒驕戒躁,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 |
犀牛望月 | 《關尹子 五鑒》:“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識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
荒淫無恥 | 徐遲《狂歡之夜》:“在這座最莊嚴的城中,卻有著一群荒淫無恥的,丑態百出的,傷天害理的,窮兇極惡的衣冠禽獸。” |
銷聲匿跡 | 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1卷:“然畏穎川知之,遂旅游資中郡,銷聲斂跡,惟恐人知。” |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七回:“宋江聽罷,扯定兩個公人說道:“卻是苦也!正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十羊九牧 | 《隋書 楊尚希傳》:“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
自食其果 | 茅盾《〈呼蘭河傳〉序》:“除了因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樂。 |
倒冠落佩 | 唐·杜牧《晚晴賦》:“倒冠落佩兮與世闊疏,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隱居者乎。” |
度己失期 | |
互通有無 | 唐 韓愈《原道》:“為之賈,以通其有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