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上一層樓的成語故事

拼音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
基本解釋原意是要想看得更遠(yuǎn),就要登得更高。后比喻使已取得的成績再提高一步。
出處唐 王之渙《登鸛鶴樓》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更上一層樓的典故
開元年間,王之渙和當(dāng)時另外兩個詩人一王昌齡、高適,閑居長安。一天,三個人來到一家酒樓喝酒。剛剛坐定,就有十幾個梨園伶官走了進來,奏起樂曲,準(zhǔn)備演唱。他們?nèi)诉吅冗叴蛸€說:“我們都喜歡作詩,從未分出優(yōu)劣。今天我們誰也別說話,看看她們唱誰的詩多。”
這時,一位姑娘開口唱了王昌齡的一首《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面帶微笑,用筷頭蘸上酒,趕緊在桌上劃了一橫。第二個姑娘唱了一首高適的《哭單父梁九少府》的前四句,高適也如法炮制,也在桌子上劃了一橫。兩個人笑嘻嘻地盯著王之渙。這時歌喉又起,唱的是王昌齡的《長信秋詞》。王昌齡喜形于色,這一次卻是慢悠悠地把筷子在王之渙、高適面前晃了晃,然后重重地添了一橫。此時,王之渙真有些坐不住了:怎么沒有人唱我的詩呢?他抬眼瞧了瞧,指著伶官中最美的一位姑娘,小聲對王昌齡、 高適說:“她一定會唱我的詩,如果不是,我甘愿稱二位為先言不虛出,這位最美的姑娘果然唱了王之渙的《涼州詞》,這下王之渙樂了。他不劃橫,一拍桌子喊道:“鄉(xiāng)巴佬,怎么樣?”三人撫掌大笑,把滿堂酒客搞得莫名其妙。
王之渙曾在冀州任過衡水縣主簿,不久就遭人誣陷被撤職了。有一天,他來到蒲州,聽說府城西南有一座鸛樓很有名,便趁著落日的余輝前去游覽。這是一座三層高樓。王之渙登至頂層,不由得詩興勃起,吟出了一首五絕。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詩的大意是:薄暮,白日銜山欲落,黃河之水滔滔東流歸大海。樓中所見尚被青山所蔽、綠樹所掩,只有登到樓的最高層,才能將這河山壯色盡收眼底。詩的最后兩句,一直被人們作為一種追求崇高精神境界 的象征;成語“更上一層樓”也正是孕含著這個深意。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更上一層樓)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多才多藝 | 《尚書 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藝,能事鬼神。” |
學(xué)以致用 | 李新《為有源頭活水來》:“要結(jié)合實際工作和革命斗爭的需要來學(xué),學(xué)以致用,并且勤學(xué)苦學(xué)。” |
秋水伊人 | 《詩經(jīng) 秦風(fēng) 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
疑鄰盜斧 | 戰(zhàn)國·鄭·列御寇《列子·說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tài)度,無為而不竊斧也。” |
列風(fēng)淫雨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練字》:“《尚書大傳》有‘別風(fēng)淮雨’,《帝王世紀(jì)》云‘列風(fēng)淫雨’;‘別’、‘列’、‘淮’、‘淫’,字似潛移;‘淫’‘列’義當(dāng)而不奇,‘淮’‘別’理乖而新異。 |
一文不名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佞幸列傳》:“竟不得名一錢,寄死人家。” |
擦肩而過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32回:“后來彼此又擦肩而過。” |
止于至善 | 西漢 戴圣《禮記 大學(xué)》:“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
通都大邑 | 唐 韓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強之間,而不知為備。” |
徇私舞弊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83回:“誰想這伙官員,貪濫無厭,徇私舞弊,克減酒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