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聽偏信的成語故事

拼音piān tīng piān xìn
基本解釋偏:只注重一方面。只聽信一方面的話;就以為真;指處理問題態度不公正;方法不妥當。
出處漢 王符《潛夫論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偏聽偏信的典故
唐太宗李世民任命魏征做宰相,他問魏征怎樣才能成為賢明皇帝。魏征說堯舜善于聽取多方面的意見,所以就賢明,能保住天下;他又說秦二世、梁武帝和隋煬帝偏聽偏信,不去了解真實情況,所以就亡國。唐玄宗認為言之有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偏聽偏信)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合浦珠還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循吏傳 孟嘗》:“(合浦)郡不產谷實,而海出珠寶,與交阯比境……嘗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歲,去珠復還,百姓皆反其業。” |
強中自有強中手 | 元·無名氏《隋何賺風魔蒯徹》第三折:“你個蕭何休夸蒯徹舌,這的是強中自有強中手。” |
乘風破浪 | 《宋書 宗愨傳》:“愨少時,炳問其志。愨答曰:‘愿乘長風破萬里浪。’” |
是非口舌 |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若是為田地上壞了手足親情,到不如窮漢赤光光沒得承受,反為干凈,省了許多是非口舌。” |
莫衷一是 | 清 吳趼人《痛史》第三回:“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
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3回:“這是送上門的。你老人家休錯這主意,過這村,就沒這店了。” |
舉世混濁 | 戰國楚·屈原《離騷》:“世混濁而不分兮。” |
溝滿壕平 | 李云德《沸騰的群山》:“溝滿壕平,平地上的雪有三尺多深,寒氣逼人,滴水成冰。” |
前瞻后顧 | 清·梁章鉅《歸田瑣記·七十致仕》:“死期將至,尚留金紫之班,而必至日暮途遠,夜行不休,前瞻后顧,無所棲歸,不亦太可憐乎!” |
雪兆豐年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古人云:‘雪兆豐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