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毀骨立的成語故事

拼音chái huǐ gǔ lì
基本解釋形容因居父母喪過度哀痛,身體受到摧殘,消瘦憔悴的樣子。
出處《北史·陳孝意傳》:“在郡菜食齋居,朝夕哀臨,每一發聲,未嘗不絕倒,柴毀骨立,見者哀之。”
柴毀骨立的典故
隋朝時期,魯郡司法書佐陳孝意為人公平廉潔,在郡內聲望很高,他是一個難得的孝子,父親去世,他丁憂離職,在家守喪盡孝道,期滿被朝廷封為雁門郡丞,他仍然堅持整天吃素,經常思念死去的父親,弄得人柴毀骨立。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柴毀骨立)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妖不勝德 | 《史記·殷本紀》:“臣聞妖不勝德。” |
眼空一世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1卷:“腹飽萬言,眼空一世。” |
橫眉冷對千夫指 | 魯迅《自嘲》:“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
引鬼上門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吾本等好意,卻叫得‘引鬼上門’,我而今不便追究,只不理他罷了。” |
簞瓢屢空 | 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 |
富貴驕人 | 《陳書 魯悉達傳》:“悉達雖仗義任俠,不以富貴驕人。” |
夜深人靜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深夜人靜,為何叩門?” |
掉以輕心 | 唐 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故吾每為文章,未嘗敢以輕心掉之。” |
當機立斷 | 漢 陳琳《答東阿王箋》:“秉青萍干將之器,拂鐘無聲,應機立斷。” |
頓挫抑揚 | 宋 魏慶之《詩人玉屑 靖節 休齋論〈歸去來辭〉》:“陶淵明罷彭澤令,賦《歸去來》,而自命曰辭。迨今人歌之,頓挫抑揚,自協聲律,蓋其詞高甚。” |